有關未來不同飼料廠商的飼料配方與飼料質量逐漸趨同,企業間的競爭范疇將從飼料質量、價格向綜合服務能力方面延伸的說法,已是老生常談。但如何構建系統化的服務體系,將塘口的技術服務流程固化,切實幫助養殖戶發現、解決問題,增強用戶黏性,的確顯得非常重要。
嚴格來講,不管是技術,亦或是服務的標準化在現實養殖環節與魚病診療過程當中不容易實現。最主要的,養殖的地域性差異極強。這種差異表現為不同的地區,會有不同的水域環境,不同的養殖品種,不同的養殖模式,不同的養殖理念,不同的病害防控手段,不同的病原微生物種群結構,等等。A地的標準,很難完全復刻到B地。所謂的標準,也并非一成不變。相反,正是因為在標準執行過程當中,有了技術服務人員的主觀能動性表達,才能促進和推動標準化流程的不斷完善與更新。如果上升到標準執行層面,則可以將其定義為“現場服務標準化”。因為現場服務人員可以根據不同的環境變量,并結合自身從業經驗,靈活選取既定流程框架內的技術手段與方式方法,將不變的標準,轉變為可視的服務科目與動作流程,繼而向用戶輸出檢測結果與服務價值。至于這樣的結果或價值,是否能得到用戶的認可,提升用戶體念,則與服務人員自身的業務素質與技能水平有關。
作為我司技術人員,來到塘邊應該如何開展服務,從哪些方面著手展開工作,服務中又需要重點注意哪些環節與問題,以下結合個人實踐,簡單歸納總結如下。
(一)開展服務的時間
池塘中的問題一般會在上午呈現出來,尤其是日出前后。有服務需求時,技術人員應在清晨去到現場,尤其是發病的池塘,最好能在上午9點前完成魚體的檢查、水質的檢測等相關工作。下午的時間可用作與養殖戶交流、溝通。
(二)開展服務的地點
技術人員到達塘口以后,首先要做的應該是巡塘。巡塘的重點區域是投餌區、進排水口處及池塘下風處,通過察看投餌區可以了解攝食情況,通過察看進排水口處及池塘下風處,可以了解魚的疾病發生情況,可以對池塘的瀕死魚進行打撈、檢查,以確定病因。
(三)服務的內容
1. 魚體檢查
對用戶的魚進行詳細的魚體檢查,供檢查的魚可通過撒網獲得。撒網的首選位置為池塘的下風處,撒網時間應是上午,以8點前為好,若下風處撤網兩次以上都沒有打到主養魚(白鰱除外),則可以在投餌區撒網,位置在投餌區的下風處。檢查的過程應嚴格按照標準化的魚體檢查流程進行,分別對體表、鰓絲、內臟等作詳細的檢查。
2. 水質檢測
養殖正常時,水質檢測一次就好,可取池塘表面以下50cm處的水做常規檢測,檢測的指標有:pH 值、溶解氧、氨氮、亞硝酸鹽,條件允許時還可以對硫化氫等作檢測。檢測盡量在現場進行。
水質不良、溶氧不足,魚攝食不佳時,可分上、下午對水質做檢測。通過對比上午和下午pH值、溶解氧、亞硝酸鹽、氨氮等的數值變化,對溶氧不足的原因作出判斷。
3.底質評判
對底質狀況進行判斷主要在下午進行,可在下午2~4點沿池邊巡塘,觀察的重點區域是投餌區及淤泥較厚的地方,主要觀察這些區域是否有大量的氣泡上翻。除了通過肉眼觀察,還可以將竹竿插人池底,通過觀察上翻氣泡的形態、聞釋放氣體的味道進行判斷,若上翻的氣泡渾濁且帶有臭雞蛋味,也說明池底的狀況惡化,需要及時處理。
4.攝食情況分析
觀察魚攝食情況,看是否正常,有沒有攝食減少、炸臺、不攝食或者水下攝食的情況,根據觀察的結果分析原因,給出建議。
①上午攝食不佳,下午攝食較好:應主要考慮上午缺氧。重點對有機質狀況及浮游動物數量進行分析,部分有害藻類如甲藻
等也會導致這樣的情況(甲藻等白天產氧能力很強,夜間耗氧嚴重,會導致池塘中溶氧的劇烈變化)。
②上午、下午攝食都不好:主要考慮餌料適口性差、鰓部中華蚤寄生、口腔潰瘍或有寄生蟲、腸道絳蟲寄生、水體中藻類少、浮游動物及軟體動物等數最多、池底重度惡化、氨氮或者亞硝酸鹽超標等。
③上午攝食好,下午攝食不好或在水下攝食:應考慮下午水體pH值過高或者表層水溫過高??蓪λw pH 值進行檢測,對表層水溫進行測量。
另外,高溫季節的晴天中午投餌前半小時應打開增氧機,攪動水體,降低表層水溫。
④炸臺:主要考慮寄生蟲感染或有掠食性魚類存在。
5.飼料適口性分析
跟據魚體打樣檢查的結果,評判飼料適口性。如營養配比是否合適、粒徑是否合適、是否霉變等,并根據檢查結果給出調整建議。
(四)通過服務應該了解的信息
通過標準化的服務,我們應該掌握魚體的狀況、水質的狀況、底質的情況、飼料的適口性、養殖動物的生長情況等并針對具體的情況給出建議,從而提升服務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