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丨全國人大代表劉漢元:加快發展抽水蓄能,助推我國能源轉型升級
來源:《人民日報》
責編:宋豪新
近日,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工商聯副主席、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圍繞中國光伏產業良性發展、支撐雙碳目標落地、優化儲能發展模式、大力發展抽水蓄能等方面提出建議。
光伏產業如何助推“雙碳”目標實現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對此,劉漢元表示,在實現“雙碳”進程中,化石能源消費量將會大大下降,綜合對比分析,光伏發電可能是未來一次能源的主要來源。中國光伏產業經過十余年發展,規模、成本、市場都處于世界領先地位。2022年,中國高純晶硅全球占比達90%,硅棒、硅片占比高達97%,組件占比75%-80%,中國光伏產業有效支撐了中國能源轉型和“雙碳”目標的實現。
針對抽水蓄能在可再生能源發展中的前景,劉漢元表示,當前,不穩定性制約了可再生能源的發展,隨著成本的不斷降低,儲能的大規模應用將為平抑可再生能源波動提供堅實保障。其中,抽水蓄能是目前技術最成熟、經濟性最優、最具大規模開發條件的儲能方式,儲能成本在0.21-0.25元/KWh,相較其他技術成本最低。投資成本方面,普通水電站為9元/W左右,大型抽水蓄能電站在6.2元/W左右,中小型抽水蓄能電站(裝機容量小于5萬千瓦)因技術難度較低,投資成本在5元/W以內。通過優化設計,采用小水庫容量方案,投資成本還可大幅降低至2元/W左右,同時合理增加每日充放電次數,在現有技術條件下,抽水蓄能度電成本可降低到0.1元/kWh以內。
離河抽水蓄能是未來發展抽水蓄能的最主要方向,根據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研究,目前已發現的全球離河抽水蓄能站點達61.6萬個,僅需其中不到1%的站點,即可支撐全球100%的可再生能源電力系統。對我國而言,占國土面積僅1%的浙江就有3200個潛在站點,具備1.1萬GWh儲能容量,足以支撐我國構建100%可再生能源電力系統。我國有條件像興建大型水利設施那樣,集中精力建設抽水蓄能項目,率先構建起我國以抽水蓄能為主,電化學和其他儲能方式為輔的儲能系統,這將有力支撐我國打造新型電力系統,助力能源轉型,同時拉動水泥、鋼材、電氣設備等相關產業發展。此外,離河抽水蓄能電站還能起到類似濕地公園的效果,可調節水庫周圍的大氣,對改善當地生態環境有積極作用。
關于四川如何發揮水電優勢,降低光伏企業電價成本,提升全球競爭力方面,劉漢元表示,經過10余年的發展,四川樂山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多晶硅生產基地,成都已成為全球最主要的太陽能電池生產基地。在這個過程中,通威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使四川與江蘇、安徽一起躋身我國光伏產業前三強。四川資源稟賦突出,不僅水電資源富集,甘阿涼和攀西地區還擁有豐富的太陽能資源,具備打造世界級清潔能源基地的良好條件。據測算,僅需甘孜州總面積的2%建設光伏電站,1%的優質潛在抽水蓄能參與調節,即可支撐四川和重慶打造100%可再生能源的電力系統。有了產業和資源的支持,加快實現水光風儲多能互補,推動川渝能源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將有力推動四川高質量發展、生態發展、綠色發展,有效解決清潔能源的生產和利用,實現產業發展、生態環保、多重增收,使四川有條件在“十四五”和整個碳中和路徑上走在全國前列。